全部商品分類

您現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類 > 歷史.地理 > 歷史 > 文物考古

德壽宮八百年(追尋南宋風雅再現宋韻精髓)(精)

  • 定價: ¥78
  • ISBN:9787213107412
  • 開 本:32開 精裝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頁數:327頁
我要買:
點擊放圖片

導語

  

    著名作家周華誠新作《德壽宮八百年》,定位于文化散文,追尋南宋風雅、再現宋韻精神,帶領讀者從一座南宋宮殿的遺跡,眺望八百年前的大宋江山;從一座皇家園林的舊物,領略風流南宋的詩酒余韻——
    “剝洋蔥”式的寫作手法,以凝練的文字,由遠及近,由淺入深,一層層剝開內容核心,以紀錄片講解的手法,帶你進入德壽宮及那段煙塵彌漫的歷史之中。

內容提要

  

    一座德壽宮,是南宋王朝的縮影、千年都城的見證。它盛載著歷史的風云變幻,也盛載著百姓的家國情懷。它穿越八百年時空,連接起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本書圍繞南宋“北內”德壽宮的歷史變遷和當下的重建過程,以清新生動的文字、娓娓道來的敘事,串聯起不同時代的動人故事;以抽絲剝繭的方式,穿越古今,圍繞德壽宮展開朝代更迭、帝王逸事、宮廷生活的畫卷,呈現出南宋精湛的建筑園林藝術水準,反映了南宋文人士大夫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與抱負。

媒體推薦

    作者花費大量時間,深入德壽宮考古和保護現場,進行了長時間的采訪和調研,并走訪了許多參與德壽宮考古和研究的專家學者,查閱了與德壽宮有關的大量歷史資料,以生動的語言、翔實的史料和廣泛的涉見,撰寫出這部既反映德壽宮真實歷史,又充滿了一個個歷史故事和歷史知識的好書。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宋史專家,何忠禮
    臨安城遺址,是南宋留給杭州最大的物質文化遺產。鳳凰山麓的宮城和望仙橋東的德壽宮,一南一北,作為皇帝和太上皇帝的活動中心,號稱南內與北內,是臨安城最具歷史象征意義的文化標識。周華誠的新作《德壽宮八百年》,以記者的行動力、學者的洞察力和作家的表現力,全面記錄了德壽宮的歷史故事、考古發掘、建筑復原、遺址展示、文物保護和價值闡釋,穿越古今,透物見人,為講好南宋臨安城考古故事創造了一個優秀的文本和全新的樣本。
    ——知名考古學家,鄭嘉勵

作者簡介

    周華誠,1979年出生于浙江常山,作家,影像記錄者。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杭州市作家協會理事。文創品牌“父親的水稻田”創始人。浙江省作協“新荷人才”實力作家。出版作品有:散文集《一飯一世界》《西湖時光:遇見24節氣》《下田:寫給城市的稻米書》等,中短篇小說集《我有一座城》《沒人知道你在尋找什么》,影像書《小世界》《愛比技巧更重要》等十余種,有作品被翻譯成韓文、英文、阿拉伯文。作品《父親的水稻田》入選黃山國際攝影節。新作品《草木滋味》《造物之美》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

目錄

第一章  水流云在
  ——雪落德壽宮
  北內
  行在
  城池
  風云
第二章  地下故事
  ——潮濕的遺址
  地下
  水害
  止水
  故事
  講述
第三章  驚鴻留影
  ——宮殿上的仙鶴
  尋宋
  瑞鶴
  鴟吻
  營造
  追尋
第四章  人生如寄
  ——后苑的石頭
  青蓮朵
  山水間
  閑人意
  梅花引
  金銀魚
第五章  溫潤如玉
  ——德壽宮的瓷片
  殘片
  玉色
  修舊
  風范
第六章  花團錦簇
  ——德壽宮的日常風雅
  滿城花
  一甌茶
  將進酒
  泛索記
  二勝環
第七章  解碼宋韻
  ——德壽宮的講述者
  城門開
  定風流
后記

前言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位于臨安府城內望仙橋附近的秦檜舊宅,經過不到兩個月的改建,作為德壽宮正式啟用,成為高宗“內禪”孝宗以后的住所。當月二十一日,高宗離開鳳凰山大內(皇宮),入住德壽宮,自稱“太上皇帝”。
    高宗雖然退位,但憑他作為南宋王朝的奠基人和孝宗對他一月四朝等各種“孝心”,仍然握有莫大權力,故時人稱大內為“南內”,稱德壽宮為“北內”。德壽宮特殊的政治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德壽宮從外觀來看,樸實無華!敖ǚ坷扔谑小,與“委巷廁溷”毗鄰,入住這一天,宮門之外仍“污泥沒膝”,與普通民居并無太多不同。入內,占地并不比秦檜故第大了多少,既無巍峨壯麗、金碧輝煌的宮殿建筑群,也沒有北宋汴京皇宮那樣的豪華氣派。即使主殿德壽殿,也頗顯一般,甚至琉璃瓦也不用一片,完全體現了高宗反對“多事土木臺觀”,“正恐有害吾民”的一貫思想。
    可是極目望去,可以看到這里亭、臺、樓、閣遍布,錯落有致;各色名貴花卉,分種四方,隨著季節不同而變換著色彩;大龍池碧波蕩漾,池中所植千葉白蓮隨風搖曳,散發出陣陣芬芳。池的四周,模仿西湖的一些景點,疊石點綴其間,難怪人們對它有“小西湖”之稱。其他建筑和景觀,也星羅棋布,美不勝收。德壽宮與其說是一座宮殿,還不如說是一座構建精致、別具匠心、極富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皇家園林,故被時人譽為“真是瑤臺第一重”。這是高宗有了余暇后,以藝術家的眼光,長期精心打造的結果,處處體現出了宋韻文化在園林建筑上務極精致、巧奪天工的藝術水平。如果再將德壽宮與高宗“天縱其能,無不造化”的書法聯系起來看,高宗確實是一個多文人情結而少帝王情懷的人。
    德壽宮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個南宋的政治氛圍和經濟水平。所以,它既是“紹興中興”的產物,也集中反映了部分宋韻文化的精髓。
    說起德壽宮,也不得不提到由高宗一手締造的南宋。
    南宋雖然國土不廣,軍事力量不強,但由于最高統治者吸取了北宋滅亡的慘痛教訓,較好地貫徹了君主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以民為本”也不再成為一句空話,使得愛國愛民、憂國憂民的思想深入人心,促使思想文化空前繁榮,從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南宋經濟發達,科學成就卓著。此時,中國經濟重心已從唐朝以前北方的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昂I辖z綢之路”的興起,說明中國在經濟上也開始與世界接軌。這使宋韻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了扎實的經濟基礎。
    盡管南宋外患嚴重,軍費高達全年財政收入的十分之八左右,勞動人民承受了沉重的賦役負擔,但由于朝廷對民生尚稱關心,社會相對和諧,從而成為中國封建社會里唯一一個既不為農民起義所推翻,也不為權臣所篡奪的朝代。在南宋滅亡以后,不少將士為之殉國,不少遺民仍深深懷念。直到今天,學者們對南宋也有很高的評價。如有人說:“南宋如一顆晶瑩光亮的明珠,最后卻埋沒在蒙古鐵騎飆起的漫天塵埃里,不勝唏噓之至!”一些中外學者甚至表示:“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
    毫無疑問,以上所出現的一切,與高宗36年的統治息息相關。
    盡管宋高宗也存在著一般封建帝王的歷史局限性,特別是他殺害民族英雄岳飛,重用秦檜,犯下了種種不可饒恕的錯誤和罪行,但在他的領導下,抵御了金人南侵,恢復和發展了被破壞的經濟和文化,對中國歷史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全面地評價高宗功過,有利于人們正確認識南宋的歷史地位,認識德壽宮出現的歷史背景和它在宋韻文化中的巨大貢獻。
    曾經作為南宋都城的臨安(今浙江杭州),歷經近800年的風風雨雨和人為摧殘,不僅地面遺跡蕩然無存,地下遺存也大都面貌不清。數十年來,經過一代接一代浙江省、杭州市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到目前為止,我們對鳳凰山皇宮、太廟、德壽宮、錢塘門、南高峰塔、朝天門等10多處遺跡終于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為了傳承南宋的優秀文化,規模和意義僅次于鳳凰山皇宮的德壽宮,率先獲得了部分的修復和利用。到2022年底,第一期工程將完工,一個建新如舊的德壽宮,將與廣大市民見面。
    但是,想要對德壽宮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單憑耳目所接是不夠的,還得知道它的前世和今生。也就是要了解當時修建德壽宮的原因;了解高宗帝后、孝宗帝后在這里的生活狀況和各種奇聞軼事;了解以德壽宮為代表的南宋園林建筑藝術;了解與德壽宮關系密切的宋瓷、宋畫、宋茶和宋酒。此外,還要了解這個沉睡了800年之久的德壽宮遺址,是如何被杭州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揭開神秘面紗的。
    為幫助讀者朋友了解上述內容,在這里我就鄭重向大家推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周華誠撰寫的《德壽宮八百年》一書。作者花費大量時間,深入德壽宮考古和保護現場,進行了長時間的采訪和調研,并走訪了許多參與德壽宮考古和研究的專家學者,查閱了與德壽宮有關的大量歷史資料,以生動的語言、翔實的史料和廣泛的涉見,撰寫出這部既反映德壽宮真實歷史,又充滿了一個個歷史故事和歷史知識的好書。
    周君來,要我為之作序。我通過對書稿的認真閱讀,覺得它既是一部真實的歷史書,又是一部生動的故事書,讀后受益匪淺,對德壽宮更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遂欣然命筆,為之序。
    何忠禮
    2022年9月于杭州鳳起苑寓所

后記

  

    時隔800多年,不同的人在做著同一件事。
    正是因了德壽宮項目,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探訪當下的一些人與事。每一個不同崗位、工種,每一個專業領域、專項技術,對于我來說都全然是新的,都需要去學習。而當我弄明白這些之后,我發現了一個基本事實:每個人手上的事情,都那么艱巨;即便如此,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干得那么好。
    因為所有人都在拼盡全力。
    在這一點上,我想,我們跟南宋那批人并沒有分別。
    想想看800多年前的時光,再想想今天。今天跟800多年前似乎已完全不一樣了——有了飛機、高鐵,有了先進的動力與機械,有了800多年前的人根本無法想象的技術手段與物質條件。但是,今天跟800多年前可能還是一樣——今天的人還要吃飯,不吃飯就會餓;今天的人仍然要面臨生老病死的困境,仍然要不斷追問“活著是為了什么”這種大問題。
    所以本質上,盡管朝代在變,外部世界在變,但每個個體所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從未改變。
    今天的人,在800多年前的德壽宮遺址上挖出一些什么,試圖還原從前那一撥人的生活狀態。800多年前的人,也許也在這片土地上干著同樣的事,他們向著更早的人去尋找答案。
    來寫《德壽宮八百年》這本書是相當困難的事。在表面極其紛繁、時空體量巨大的題材里,需要找到幾扇小門,以便準確地通往想去的目的地。最終我選定了這樣一個角度——講述兩個時代的人的匠心。 前人造房子,今天也造房子。前人努力生存,今人也努力生存。前人想把日子過成花,今人也想把日子過成花。由此,我們也就跟古人沒有分別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800多年前的一部分人,也許比我們更浪漫,更天真,更有想象力;一部分人,也許比我們更純粹,更堅定,更有滿足感。 作家李敬澤在《青鳥故事集》中寫道:“我的一位朋友宣稱,他的夢想是活在宋朝,我估計他所想的正是這個時代,那時大宋王朝由一批哲學家統治,這幾乎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在人間的唯一一次實現……” 哲學家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 事很難,但每個人都在盡其所能,拼盡全力,就對了。 我想這就是我們要從800多年前繼承來的最重要的東西。 讓每個人去做他自己——讓科學家去研究科學,讓釀酒師去釀酒,讓皇帝去發號施令,讓戰士去沖鋒陷陣,讓畫家去畫畫,讓詞人去吟風弄月,讓閑漢去博彩,讓雅士去聽琴,讓醫生去治病,讓病人乖乖地躺在床上,讓喧鬧的喧鬧,讓浪漫的浪漫,讓痛哭的盡情去哭,讓歡笑的不要停止他的笑。 德壽宮項目,背后是跨越時代的匠人匠心;是不同時代的人同樣的堅持——對自己職業的尊重,對技藝的癡迷熱愛和精益求精,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好奇,對困境來臨時的恪盡己責、堅定執著。 最終,落實到對生活美好的共同追尋上。而這是一代代人前赴后繼的事情,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這是我們的中國故事。 周華誠 2022年5月3日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北內
    宋高宗趙構正式搬進德壽宮退位養老的時候,是在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同一天,南宋的第二個皇帝宋孝宗趙眘即位。
    這座德壽宮,是高宗趙構早先賞賜給宰相秦檜的舊府改建的。①紹興十五年(1145)四月,紹興和議成功之后,宋高宗同意秦檜的請求,把臨安城望仙橋以東地區賞賜給他修筑宰相府,還親筆題寫了匾額“一德格天”,以示皇恩浩蕩。
    秦檜做宰相的那些年,可謂權傾一時,富可敵國。他看中的這一塊地,人說“有望氣”,地旺,有郁蔥之祥,遂請為府第。紹興二十五年(1155)十月,66歲的秦檜病老交加,自知來日無多,遂加緊策劃讓其子秦焙繼承相位。他快要咽氣時,高宗便親臨宰相府看望他,見其模樣頗有些傷感。秦檜死后,高宗題賜8個字:“決策元勛,精忠全德!边@8個字,乍一看,都是盛贊之語,但細品其中意味,不免可以看出君臣之間欲說還休的關系。
    彼時秦檜還有一口氣在,但已說不出話來了。宋高宗神色凝重。秦熺在一旁迫不及待地發問:“代居宰相者為誰?”高宗冷冷地說:“此事卿不當與!”當晚回宮后,他就下令起草了一份詔書,次日,高宗宣布秦檜進封建康郡王,秦熺升為少師同時致仕,秦檜名義上的孫子秦塤與秦堪一并免官。得知一門被罷,秦檜當夜一命嗚呼。①
    秦檜的宰相府,位于臨安城望仙橋東甲第一區。秦檜一死,宋高宗就把它拿了回來。
    7年后,宋高宗退位,住進了以宰相府改建的德壽宮。
    當時臨安皇城的宮殿規模不夠大,宋高宗需要搬出大內,住到別處去。想來想去,也就宰相府最為合適。這里距離大內皇宮并不算遠,不過是“一碗熱粥”的距離。高宗養子趙眘,也就是在任皇帝孝宗,可以隨時移駕德壽宮來看望和問候太上皇。
    從宋高宗搬進德壽宮的那天算起,到數十位文保、考古、古建筑等各類專家匯聚在德壽宮遺址現場開會的這個冬天,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在這片土地上整整流淌了866年。
    隔著866年的時光,不同的人站在了同一塊地面上。
    這是一塊廢棄了多年的“荒地”。
    很多老杭州人,不一定知道“德壽宮”,但你若是問他“杭州工具廠在哪里”,他一定會告訴你確切的方位。望江路以北,中河以東,直吉祥袋巷以西,梅花碑以南——這就是南宋德壽宮的大致方位。杭州工具廠搬離之后,這里就荒著了,年復一年,長起了野草。
    這么一塊位于杭州市中心的地塊,居然荒蕪了許多年,有人對這塊地方的內情不甚了解。但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這是塊寶地。這塊寶地在2021年的冬天,迎來了一次改頭換面的機會。
    德壽宮,南宋高宗退位居住的地方,歷史上也被叫作“北內”。這個“北內”是與“南內”相對應的說法!澳蟽取敝傅氖区P凰山東麓的南宋皇城,“北內”指的就是德壽宮,德壽宮的地位,堪比南宋皇城。
    辛丑年(2021)臘月二十三,這一塊往昔的荒地上已經矗立起一座木結構的宋式建筑,也就是德壽宮中區大殿的模擬“復原”版。在大殿偏西的位置,一座遺址保護展示大廳也已初見雛形。
    如果你站在望江路的南面,也就是胡雪巖故居這里望過去,就能看見德壽宮的屋頂。
    與南宋臨安城的地圖相對照,你可以發現德壽宮的位置,就在南宋“行在”——或者說“都城”——臨安城的中心位置。這座皇家的宮殿在鼎盛時期占地面積達到了17萬平方米(一說不少于11萬平方米),約等于11個標準田徑場的大小。
    此時,已近春節,天氣寒冷,天氣預報說近日會有一場雪降臨,德壽宮項目現場仍是一片繁忙景象。大殿上方,高大的起重機吊臂不停轉動,將地面上的構件吊裝后搬到房頂。十來位工人在屋頂作業。他們要把這些名稱復雜的木制構件,分門別類地安裝到宮殿的不同位置。
    “耳殿檐口角”“耳殿柱頭上”“耳殿檐口斗棋二號”……每一塊構件上都用筆墨清楚標示了它該處的位置。這是中國傳統木建筑的營造方式,可以在別的地方先加工好構件,再運到項目所在地組裝。
    在這片工地上,所有人的工作目標都很明確——在2022年,這片土地上將重現南宋德壽官的輝煌模樣,并作為南宋博物院(一期)的展館向公眾開放。
    P3-6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天堂最新版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三体在线高清免费观看完整版